人才培养
1、本科生培养
(1)培养规模、培养质量 自2006年以来,农学专业年均招生人数34.8人,现在校学生151人。本专业学生学习刻苦认真,学风优良,基本理论扎实。自2006年至2011年农学专业毕业生大学英语四级过级率年均87.4%,计算机过级率年均99.17%,六届毕业生共159人,考上硕士研究生的累计58人,占该专业毕业生总数的36.48%,毕业生就业率达97%。
表1 农学专业2006-2011届毕业学生英语、计算机和考研率统计表
指 标 |
2006届 |
2007届 |
2008届 |
2009届 |
2010届 |
2011届 |
CET-4过级率 |
85.2% |
86.7% |
90% |
89.2% |
89.3% |
84.2% |
计算机通过率 |
95%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考取研究生率 |
30% |
37.1% |
36.7% |
37.5% |
37% |
38.7% |
学生综合素质高。自2006年以来,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的达90%,参加党课培训并取得结业证达85%,发展党员达18.5%。主编了《绿风》、《生命科学之窗》等系刊、系报,并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各类社团活动。2006届农学专业毕业生贺升华同学毕业时,就被湘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直接录用。2007届毕业生郭利双同学在报考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公务员(仅1个名额)时,从38名竞争者(其中,研究生毕业者不乏其人)中脱颖而出,以考分第一的优势被录用。2006届毕业生邓应威创办了云南曲靖南海佳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成为曲靖第一家出口香港的绿色蔬菜基地。
(2)社会反响 从2006-2010届考研反馈的信息,凡是考取名牌大学研究生的同学,几乎都得益于实践教学环节造就的动手能力强的优势。也正是因为有这种突出的优势,2008届毕业的学生唐登浩、危家文、龚星三位同学毕业时就安排到最基层担任村支书助理。
通过对毕业生质量调查研究及2006-2010届毕业生反馈的信息来看,用人单位(如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湖南金健种业有限公司、湘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常德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等)对我校农学专业的毕业生综合评价好,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中央电视台、湖南人才信息报、长沙晚报、常德日报等中央、省、市新闻媒体对我校农学专业毕业生均有较详细的报道。
2、专业建设成效
(1)专业建设水平
作物遗传育种学科属农学学科门类、作物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经过“十五”和“十一五”期间的建设,湖南文理学院农学专业已达到湖南省内同类院校农学专业的一流水平,主要表现在:
① 形成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互通,骨干相对稳定,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团队。王文龙教授领衔的“生物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
② 构建了湖南文理学院农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2+X+1”特色。“2”为现代种子种苗产业和特色经济植物生产两个专业方向;“X”为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和共性课程模块;“1”即瞄准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重视能力培养,重视实践教学,要求每个学生熟练地掌握1门新兴的实用技术,在专业任选课或毕业论文课题中体现一个应用技术切入点。
③ 构建了具有生物学知识前沿,适应现代农业科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相对独立的“531”实验教学新体系。《生物学“531”基础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教学成果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另有校级成果奖3项,发表实验教学改革论文16篇,编写出版实验教材4部。
④ 拥有湖南省同类院校农学专业一流的科研教学平台。农学专业所依托的生物基础实验室是省级示范实验室,农学实习基地贺家山原种场是省级优秀实习基地。我校动物学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先进,条件好,可实现资源共享。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为校级重点课程。农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
⑤ 拥有湖南省同类院校农学专业一流的教学条件。生物基础实验室是湖南省示范实验室,为农学专业的基础课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教学平台。农学专业目前拥有植物保护学、作物育种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和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等4个专业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达570 m2左右,仪器设备总价值173余万元,其中800元以上的仪器共计258台件。拥有1个30余亩的校内试验园;2008年,投入资金23.5万元在校内建成了一个设施农业基地,32×8m2规格的标准大棚5个,主要从事种苗繁育;拥有1个湖南省优秀实习基地——贺家山原种场;还有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常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桃源县盘塘镇、澧县张公庙镇等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我校拥有1个现代数字化的图书馆,购买了CNKI、VIP和万方等数据库,有农业及植物类及相关书籍达3多万册、专业杂志100多种。生命科学学院还拥有1个植物类图书达1000余册的资料室。
⑥ 自2006年以来,农学专业教师获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立项27项,其中国家级3项,部省级3项,湖南省科技厅6项,湖南省教育厅7项,常德市科技局8项。累计科研资助经费148.8万元。发表科研论文76篇,其中,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10篇,中文核心期刊45篇。获得各类科研奖励16项:其中常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5项、常德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3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4项、湖南省植物学会论文一等奖1项、常德市自然科学学术论文特等奖1项、常德市自然科学学术论文一等奖1项。出版专著3部。
⑦ 自2006年以来,农学专业教师主持含湖南省教育厅、中国高教学会在内的教研课题19项,总计教研经费11.5万元;主持完成教学改革成果5项,其中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一项,参与完成教学改革成果4项,其中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二项、湖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一项,发表教改论文16篇。主编出版教材四部,其中《普通生物学实验》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材。(2)课程体系建设
农学专业教师一直十分重视教学与科学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学,效果明显。很好地将科研成果转化到教学中去,并能结合农业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时调整课程体系、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① 几年来我们按照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合格课程“金字塔”课程结构进行建设,已取得明显效果,生物学基础实验和植物学被确定为湖南省精品课程,植物生理学、遗传学、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被确定为校级重点课程,基因工程原理和分子生物学被确定为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各课程电子教案、教学大纲、试卷库等教学文档齐全。研制的CAI教学课件(大部分理论课和部分实验课)或录像、仿真实验及视频课件用于教学,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② 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95%选用国家教育部推荐的面向21世纪的优秀教材,或符合要求的近三年内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和中国农业出版社等权威出版社新出版的教材,尤其是反映本学科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适应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需要的系列配套教材和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教材。
③ 组织相关教师编写有特色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主要有《普通生物学实验》(王文龙主编,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现代生物学实验》(熊大胜主编,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植物学野外实习教程》(彭友林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新编植物学实验》(彭友林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效果良好,《普通生物学实验》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材。制作一批质量较高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和软件,鼓励每门课程都采用电子教案。
(3)学生获奖情况
自2006年以来,农学专业学生获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4项:① 常德市城区园林植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② 野生薇菜组织培养与生产苗繁殖的研究,③湘文1号棉BT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④ NAP1(FDC-SP)蛋白与激活的B细胞表面相结合的观察。学生科技制作,获国家级、省级奖各类大学生“挑战杯”奖励19项。其中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三等奖1项,湖南省大学生“挑战杯”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校级奖14项。近5年来,学生在省级以上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12篇。 |